有些人就是該死  

作  者:彼得.史汪森(Peter Swanson)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故事簡介】

  人都不免一死。

  如果在神設定好的大限來到以前,先壓扁幾顆爛蘋果,有什麼關係?殺了只會利用人、糟蹋人、濫用他人善意的傢伙,不是為世間除害嗎?

  從倫敦飛往波士頓的深夜航班登機前,泰德遇到了神祕的百合,兩人品嚐著馬丁尼,玩起「真心話」的遊戲。

  真心話總是危險的。

  泰德說起自己婚姻的裂痕,講到妻子米蘭妲的外遇,憤憤難平。他們倆本就不相配,泰德太有錢,米蘭妲太奔放,一點點火花燒起的熱情,走到如今像是陳腔爛調的肥皂劇。

  當泰德講到米蘭妲所作所為真是該死的時候,遊戲開始失控,因為百合的反應不是驚訝、勸誡、安撫,而是不疾不徐地說:「我可以幫忙,畢竟有些人就是該死,尤其那些欺騙、糟蹋伴侶真心的人。」

  飛機落地,決心殺死妻子的泰德與百合已變得像熟識已久、可以託付性命的戰友。只不過百合少說了幾件往事,那些從她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跟她密切相關的謀殺。

  這對共謀犯在一連串計畫內與計畫外的事件中,展開了貓捉老鼠的冒險。不過,精密算計的可不只一組人馬,,交叉變化讓一切更加詭譎而出人意料……

  不可思議的逆轉情節!四名捉對廝殺、心計百出的男女,猜猜看,誰能活到下一頁?

【讀後心得】

         不目睹社會案件,一個人被野獸般的憤怒吞噬了理智,可以毫不留情的往對方砍殺二百多刀置對方於死地,那份喪心病狂的殘酷直叫人毛骨悚然。但當憤怒隨著時光流逝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也許只剩下悔恨與痛苦,這種我把它歸屬於「狂」的殺人。另一類則是事先不斷詳細縝密的規劃,動手過程極為精準冷靜,事後就像風吹落葉般自然,甚麼都沒發生過,這種稱為「冷」的謀殺。「狂」與「冷」哪一種心性讓人真正感到懼怕?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衣  

  者: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故事簡介】

     密、謊言、人性

  裘西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但真要實現,卻得傷害唯一的親人……

  紐奧良,又名「the Big Easy」,是爵士音樂家、賭徒、妓女、知識分子、富人的大雜燴之地。

  裘西,妓女之女,生來便屬於社會的最底層,然而她並不服輸,熱愛文學的她努力打工,期望有朝一日能進入大學就讀,遠離這無望之地。然而上天的磨難未曾結束,一件謀殺案的發生,裘西成了頭號嫌妃,而她自行追查的線索,卻又指向自己的母親。

  在上大學的美夢和紐奧良的黑暗世界之間,裘西困縛其中。這座城市激發她尋找真相,卻又在每個轉角誘惑、糾纏她,考驗她……

【讀後心得】

    「美之美必然有其特異之處」--法蘭西斯.培根

     蓮因為具有特殊的超疏水性和「自潔」的特性,使其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即使生長於泥濘濁污的環境中卻能更顯清麗純淨。「一傅眾咻」、「孟母三遷」、「芝蘭之室」……許多成語和故事都提醒著我們需注意外在環境會帶來的影響深遠,但是,會不會受到改變最終的決定還是在於自己的「心」

      主角裘西不只有個道德卑下,善於說謊和偷竊的妓女母親,還成長在紐奧良這一個龍蛇雜處(蛇比較多)的惡劣環境,她卻能自始自終抱持崇高的夢想與人格,獨善其身,不讓靈魂墮落於染缸而同流合汙。面對不如意的生活,她也常有「我的人生被困在盒子裡」的悲觀想法,但她從沒有對命運之神俯首投降或放棄努力。讓我想起電影《神鬼交鋒》裡的一個故事,兩隻老鼠掉進牛奶瓶中,一開始兩隻都不斷奮力掙扎。不久,一隻很快就放棄沉沒溺死;另一隻卻拚命舞動四肢,想不到牛奶在攪動下漸漸凝固成乳酪,讓這隻鍥而不捨的老鼠會後奇蹟般逃出瓶口。裘西就深具這種逆境求生的毅力與韌性,令人感到欽佩與讚賞,她的人格之美值得許多人(尤其青少年)的學習。

      作者描述的筆觸細膩自然,毫無刻意的雕飾與華麗,內容深入諷刺著這世界「笑貧不笑娼」的歪風。閱讀《胸衣與學士帽》讓人體會著輕鬆自在的人生正面激勵與哲理,是適合推薦給青少年欣賞的理由。當然這個階段也缺少不了一份青澀的愛情,裘西面對一個狂野帥氣,身穿皮衣騎重機,個性豪放不羈的傑斯;和清秀俊俏,具有書香博學與溫文儒雅魅力的派崔克,迥然不同各具特色的帥哥情誼,該如何抉擇?  精彩的結局期待你來分享。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934574_10153797696603317_1365021527645860642_n  

  者:E.C.邁爾斯(E. C. Myers

出版社:尖端文化出版社  

【故事簡介】

  要擲出正面,你的任何願望都能成真,唯一的問題是,你能幸運多久?

    艾弗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母親倒在廚房不省人事,手裡還拿著藥瓶,他簡直嚇壞了。母親自殺的原因甚至更為駭人,她相信那天她在醫院看到了艾弗朗的屍體。

    艾弗朗在那具與他相仿的屍體遺物中,找到一枚神奇的紀念硬幣。只要他許願並擲出正面,他的願望就能成真。靠著這枚硬幣,他把酒鬼母親變成模範家長,更贏得夢中情人的芳心。但並不是所有變化都是美好的。奪人性命對硬幣來說並不難,一如它最初幫助艾弗朗復活那樣。

    硬幣能滿足艾弗朗一切心願──只要他在運氣用光前學會掌控它。

☆安德烈‧諾頓文學獎(Andre Norton Award2012最佳青少年科幻小說

☆康普頓‧庫克文學獎(Compton Crook Award2013最佳小說

☆西德尼‧J‧伯斯文學獎(Sydney J. Bounds Award2013最佳新人小說

☆亞馬遜網站逾八成讀者給出4.5星好評

【讀後心得】

     跟隨硬幣的拋擲,思緒不斷翻轉,陷入跳脫現實的錯綜複雜,考驗著腦力與專注力……。《人頭朝上》在作者匠心獨具的布局之下,交織出一場充滿機智、懸疑、緊湊、科學等奇幻元素的精采冒險,並深入刻劃友情、愛情與人性的真與貪。無論是引人入勝的開頭,或是刺激緊張的過程,甚至帶有些許愁悵的結局,都讓讀者感動深刻、緊扣人心。

    《人頭朝上》以「多重宇宙論」(multiverse / meta-universe又名「平行宇宙」)為背景,自從1895年美國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此概念後,便激起科學領域在這方面的許多研究與討論,更成為眾多科幻小說的熱門題材(如臉譜日前出版的《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多重宇宙論」認為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或許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一模一樣,也有可能完全不同。小說家通常會設想透過某種媒介可以自由穿梭於不同宇宙空間,在《人頭朝上》中硬幣就成了往來的金鑰。但別以為自己已經了解或能猜透後續內容的發展,因為,此刻故事才正要開啟深奧精采的考驗度。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城故事2  

作  者:丹尼爾.波蘭斯基(Daniel Polansky)

出版社:蓋亞出版社  

【故事簡介】

  下城,一切向下沉淪之處,帝國發黑了卻仍在跳動的心臟。

    這片貧民地帶有個老大,人人要喚他一聲「管區」,他曾是戰時英雄、特務機構當紅探員,然而這些身份早已深埋過去。如今他淪落成非法藥頭,在貴族大宅與黑市妓院間奔走交易,以拳頭和一張諷刺毒辣的快嘴,對抗這世界種種不堪。

    三年前的連續殺童案落幕後,下城歸於平靜,只是駭人夢境夜夜襲來,為了安睡,他耽溺毒品無法自拔。一張來自寇爾高地的邀請函,逼他拜訪曾經景仰的老將軍,原來將軍愛女逃家,在險惡下城遊蕩,誓言揭開兄長十年前橫死街頭的真相。他允諾協尋,卻也將自己引進最不願面對的晦暗過往⋯⋯

    在此同時,沉寂多年的退役軍人協會蠢蠢欲動,以爭取俸金權益之名,號召昔日同袍上街遊行。老兵群情激昂,幫派伺機而動,政府虎視眈眈,血腥衝突一觸即發——

【讀後心得】

      城」,無數見不得光的噁爛之蛆(毒販、罪犯、強盜、流氓、妓女、扒手、殺手……)在這以髒亂、惡臭、腐敗、貪污……的方式無情的啃食這座城市,四週瀰漫濃厚的貪婪、暴力、陰謀與死亡氣息。一切看起來只是小說中的城市,卻和您我身處的大環境相近的另人驚訝,這裡無疑是真實世界的微小縮影。

      諷刺的是,主角「管區」卻可以在如此一個萬惡之都中暢行無阻,遊走於黑白兩道間,具有盛名卻又行事低調,善於耳聽四面眼觀八方,能言善道察言觀色,能屈能伸忍辱藏羞,可以不動聲色的將對手置於自己排設的棋局,成為手裡一顆操控自如的小棋子。尤其靠三寸之舌用計玩弄黑樓、爛果幫、野人幫和軍人協會四大勢力的橋段,更是此部作品最高潮部分,精采程度不亞於孔子得意門生子貢一張口改變了魯、齊、吳、越、晉五國命運的故事。(故事可參考http://blog.udn.com/abi803/4816237)但中國有句俗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還有一山高,最厲害的藏鏡人終究最後才會出現,這當然又是故事另一個轉折。

     《下城故事》的對話簡短卻幽默精采,處處可見作者的聰明才華,此外具有超脫現實的奇幻、深刻生動的人性描寫、敘事緊湊明快、結局轉折懸疑,都是吸引人的特點。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朝聖者  

  者:泰瑞.海耶斯(JTerry Hayes)

出版社:春天文化出版社  

【故事簡介】

     亡是最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朝聖者』是一個神秘人物的代號。他是一名美國富裕家庭的養子,曾為一個秘密情報機構的領導人。在他埋名隱居退休前,用化名寫了一部關於現代調查技術的冷門書。

  退休後的『朝聖者』受邀擔任東城旅店命案的顧問,犯罪現場躺著一具女屍,臉部被酸液腐蝕無法辨識,牙齒全數遭拔除,指紋也被破壞,甚至兇手用化學防腐劑清理乾淨她全身DNA的線索。對偵辦此樁命案的警察來說,這無疑是最完美的謀殺案。而經調查兇手偽造身分的圖書館借書證唯一的借書紀錄,是『朝聖者』的著作。兇手的辦案手法──如何殺人、如何掩飾──完全擷取自這本著作物中。

  現在『朝聖者』得設法找出這位兇手,『朝聖者』的模倣犯,全世界最厲害的高手……

  他是我碰到過最聰明的人,儘管我嗑過很多種不同的迷幻藥物,但真正讓我難以抗拒的,始終就是智力的挑戰。光是為了這點,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不論別人覺得多麼不道德,毫無疑問地是,要在九一一事件的大混亂狀態下,開始策劃一件完美的謀殺案,且許久之後在一個叫做東城旅店的小旅館裡執行,的確是非常天才。

【讀後心得】

   這是2016最值得一看的犯罪推理懸疑之作!未翻開之前,已見到許多讀者對這本書的極度推薦,於是自己決定先解決手中其它書籍,再來仔細翻閱這本厚達745頁之多的作品。果然期待沒有落空,真是超級值得!

      只透過兩條軸線,竟能將整個內容巧妙結合,真是太厲害了!短短的每一篇章,從頭到尾都留有懸而未決的伏筆,即使745頁一點都不感覺累,只想一鼓作氣攤開真相。這也是難得一見的諜報題材,有別於常見的警探與法醫系列,感覺涉入了見不得光的情報機密,恐怖的災難一觸即發,但故事更夾雜著許多真實的人性。即使是恐怖份子,可以殺千萬人只洩心頭之恨,卻無法讓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為了錢財,可以將愛人加以殺害……

      翻開這本《朝聖者》前,建議您先靜下心,完成手邊的工作。一口氣看完,您將體驗它帶來的震撼與滿足。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的心和其他的黑洞》立體書封  

  者:潔絲敏.瓦嘉(Jasmine Warga)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社  

【故事簡介】

   自從父親殺害了即將成為鎮上第一位奧運選手的男孩而入獄後,恩賽兒從此和她的平靜生活道別。母親提心吊膽地與她相處,鎮上的人視她為殺人兇手的女兒,而恩賽兒也在「應該譴責父親的行為」與「無法抹滅對父親的愛」中掙扎。

    恩賽兒總覺得心裡藏著無數黑洞及水蛭,會將一切快樂吸個精光。她同時也害怕和父親留著同樣血液的自己,總有一天會和父親一樣鑄下大錯。

    她決定在一切來不及挽回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恩賽兒在自殺討論網站上看到「冰凍機器人」徵求自殺夥伴的留言後,她馬上聯絡了這位真實姓名為羅曼的網友。羅曼患有癲癇症的妹妹因為他的疏失而溺死在浴缸裡。害怕犯罪的女孩與渴望贖罪的男孩,就這樣約好了在四月七日那天,一起跳下懸崖銳莊頂。

    他們原先都認為自己死意堅決,但在計畫尋死的過程中,羅曼無意間捕捉到恩賽兒眼裡閃爍的希望之光;而恩賽兒也發現羅曼並沒有錯,只是走不出內心的自責。她試圖說服羅曼打消尋死的念頭,但羅曼心意已決,他知道恩賽兒不再渴求死亡,於是作好了一個人上路的心理準備。在羅曼的生命之火被懸崖下的海浪徹底澆息之前,恩賽兒必須讓他再一次重燃希望……

【讀後心得】

        心,彷彿一只神奇玻璃瓶,裡面裝盛著喜怒哀樂各種不同顏色的情緒。哀傷如墨,怒似烈火,憂鬱是藍(blue)、潔白透明的希望與歡樂……,這些情緒隨時跟著外界挹入瓶中,如何調節各種色彩間的平衡,則是心最重要,也最該學習的任務。

                各種情緒具有獨自的特性與影響以「哀傷」為例,牠如一頭漆黑、沉默又兇猛的野獸,常悄悄蟄伏於心,專以悲痛和絕望為食,茁壯累積成型後將心壟罩黑幕之下,「希望」、「夢想」和其他情緒被拒於心門之外……,當牠不知不覺佔滿這只玻璃瓶染黑所有的色彩後,心最終成了一團深不見底、黯淡無光的黑洞,樂觀的靈魂全部被吞噬。

                相反的,「希望」與「夢想」則會讓玻璃瓶保持澄淨透澈,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出亮麗的色彩。在《我的心和其他的黑洞》從恩賽兒羅曼的改變,可見「希望」與「夢想」等正面能量來自心與心之間的連結,藉由分享、溝通、傾訴與瞭解,獲得微笑、鼓勵與讚美。這些愛的力量會改變生命,讓人體驗生活更多的美好。即使玻璃瓶中快被黑色哀傷霸佔,記得一切都還來得及「改變」,走出去,別放棄,嘗試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世界,接觸人群讓自己繼續感受生命的一切,也許您會像主角恩賽兒,意想不到解救自己脫離幽暗的黑洞還幫助了羅曼

                海倫.凱勒曾說:「Turn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all shadows fall behind.」(面向陽光,所有的陰影就會落在背後)想以這句話作為結尾,並鼓勵正處於黑暗或低潮的朋友們,努力改變想法扭轉人生。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新郎禮服-封面[1]  

  者:皮耶.勒梅特爾(Pierre Lemaitre)

出版社:二魚文化出版社  

【故事簡介】

   。沉浸在幸福快樂中的小女人蘇菲,被噩運找上了。剛開始,都是忘記一些小事情,漸漸地,事情變嚴重了,她會搞錯自己親手訂的戲票日期,甚至忘了買給婆婆的生日禮物放在哪裡?

  她的丈夫文森開始給她臉色看,而蘇菲也不敢向他提及自己的健忘症。蘇菲開始睡不穩,她經常吃安眠藥,但情況並未獲得改善。蘇菲在給她朋友的email中,提及了這些愈來愈令她困擾的健忘問題。提及她和處不來的婆婆大吵一架之後,夢見自己將婆婆推下樓梯。隔天,婆婆竟已墜樓死亡,死狀和蘇菲夢境中的一模一樣。

  接著,她身邊的人,甚至丈夫文森,一個一個發生意外,離奇死亡。蘇菲記憶中那些日漸擴張的空白也愈來愈令她恐懼。蘇菲認為自己要瘋掉了,而親朋中那些愈堆愈高的屍體就是她會在失憶狀態下殺人的證據。

  為了躲避警方調查,她只好開始逃亡,不斷換地方,隱姓埋名,直到有天,她靈機一動,想到何不找個人結婚,讓新夫婿給她一個全新的姓,全新的人生……。

【讀後心得】

    《郎禮服》是皮耶‧勒梅特早期之作(由二魚文化在2011年出版),也許您還不認識這位作家,他是兩座英國匕首獎得主,以犯罪小說《籠子裡的愛麗絲》席捲世界。他的才華早該在這部《新郎禮服》中鋒芒畢露,獲得肯定,可惜並沒有,但一顆閃亮的寶石絕對掩蓋不住它的光芒,終究還是奠定了日後大師的地位。

    《新郎禮服》寫法有點類似最近剛讀完的《跟蹤》(由春天文化出版),藉由第三人稱(他她)和第一人稱(我)交錯的寫法完成,個人在閱讀時對於第一人稱的寫法非常排斥,感覺容易過於著重內心描寫而造成冗長無味,歹戲拖棚。但……《新郎禮服》的氛圍卻讓我從頭到尾都屏息期待,毫無枯燥乏味之感,在這裡也可以看出不同作者間寫作功力的優劣立分高下。皮耶‧勒梅特擅長拿捏緊湊的步調,劇情的轉折更讓人驚訝讚嘆,寫作張力讓讀者大呼過癮。夾雜驚悚、推理、懸疑、犯罪……多種高層次閱讀享受,在他幾部作品中早已讓人深深著迷。

    《新郎禮服》獨特的劇情,看似發瘋健忘的蘇菲,連是否殺了人都搞不清楚,渾渾噩噩的開始逃亡……出現了法蘭茲後才會漸漸了解原因,但法蘭茲的動機與目的卻要到最後才能知道,而蘇菲又該如何逃脫這些恐怖的陰謀,從頭到尾絕無冷場。讀完所有的感覺都在書封上幾語道出:「要一直看到最後幾頁,您才能恍然大悟為什麼這本小說會叫做『新郎禮服』。在勒梅特爾的這本結構完美的推理小說中,沒有人能逃得出惡的手掌心。」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19615_1782660841952466_6696753469186797079_o  

  者:尚-克婁‧穆勒瓦,-蘿爾・邦度(Jean-Claude Mourleva,Anne-Laure Bondoux)

出版社:天培文化出版社  

【故事簡介】

   皮耶-馬利這位大文豪來說,生活似乎再也沒有任何樂趣,創作遇上瓶頸、第四任老婆無故離家出走、兒女各有天地,偌大的房子空蕩蕩,只剩他跟一隻老貓。然而,生命常在我們最沒心理準備的時候跟我們打招呼。驚喜是郵差投遞來的一件神祕包裹。寄件者是愛德琳‧帕默,「高大,肥胖,褐髮」,原本很有可能成為他的噩夢。但事實正好相反。

  皮耶-馬利率先寄出「退件信」之後,開啟了兩人的魚雁往返,愛德琳的幽默、皮耶的犀利,他們漸漸地盼望對方的信件,互訴生活中的種種愉快或憂煩,以及告訴對方「十個生命美好的理由」。

  不過,兩人都不太想要觸及傷痛──關於愛情的背叛。在字裡行間,彌漫著一些不安與謎團。他們對彼此益發好奇,皮耶甚至懷疑是不告而別的妻子假扮成愛德琳,還特地遣老友去一探究竟。直到包裹被打開,祕密將揭露的那一刻……他們是否準備好面對彼此、面對可能隨之而來的傷害或救贖?

【讀後心得】

   文字,不是死板的磚塊而是具有神奇的魔力與活躍的生命力,它彷彿一座橋梁,可以連結兩個來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生;有時又如一把金鑰,可隨意開啟或上鎖神秘的內心之櫃。之所以喜歡上閱讀,就是因為可以透過文字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就像熱愛吟誦詩詞,想嘗試藉由文字穿梭古今,觸碰詩人當下的喜怒哀樂與悲憤。

     主角皮耶愛德琳在《有時,就讓我們一起跳舞》中經由魚雁往返的一字一句,再次令人深深著迷文字的美麗與溫度,兩人幽默的對話、真誠的問候、滿懷的期待、斷訊的失落,甚至不安的猜疑,所有的情緒都在書信字句中表達流露。兩人的距離因文字堆積漸漸縮小,最終解開深藏心中已久的謎團,打開彼此昏暗上鎖的地窖,刨出埋藏在秘密花園的解答。身為讀者的我站在旁窺者的角度,靜靜地帶著微笑見證這份相互傾瀉的情感和這場不可思議的生命驚奇。想不到一件包裹,記錄了一次醜陋的錯誤,卻因為文字而開啟另一趟美麗的相遇。

      皮耶愛德琳兩人的命運同時驗證了一句西方著名俗諺:「上帝關閉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生命常在我們最沒心理準備的時候跟我們打招呼,雖然它有時帶來的是痛苦的無常與失去,卻也可能捎來溫暖的驚喜和感動。人生旅途不會常常順遂如意,許多苦難、不平與挫折總如鬼魅般纏繞不去,但千萬別輕易放棄啊!一定要懷抱著樂觀的希望,勇敢面對挑戰的人生,也許下一秒會像皮耶愛德琳兩個人的故事,出現某件事、某個人或某封信而讓命運產生迥然不同的轉變。

     此刻,極力邀您一同閱讀《有時,就讓我們一起跳舞》,一塊猜測皮耶愛德琳見面後的發展、一齊體驗文字玄奧的魔力與美好,最重要的是,一起擁抱充滿無限希望的生命。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天7/21(四)

高雄小港機場

香港大嶼山機場(機場快線九龍站約21+免費穿梭巴士K3往尖沙咀麼地道一帶車站2香港尖沙咀凱悅酒店下車)

尖沙嘴麗景飯店(九龍尖沙咀赫德道8A(852) 3550 0388)

尖沙嘴天星碼頭(步行右轉麼地道、左轉彌敦道、右轉梳士巴利道)

中環天星碼頭(搭乘天星小輪約17分)

半山手扶梯(荷里活道泰昌餅店(全香港最有名的蛋塔)➜春回堂(傳統涼茶)蛇王芬(蛇羹)陸羽茶室(蛋黃麻蓉包)➜檀島咖啡(咖啡奶茶蛋塔)砵甸乍石板街利源東西街藝穗會都爹利街石階(古董煤油路燈)中環天際線)

太平山凌霄閣夜景搭乘山頂纜車(花園道)

鏞記金牌燒鵝、鵝肝香腸、蜜汁叉燒包(營業至23:30)

蘭桂坊體驗夜生活(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咸街和安里、仁壽里、榮華里之範圍)

DSC_0005

往機場快線方向前進

DSC_0006    

香港大嶼山國際機場

DSC_0007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暑假,心血來潮計畫帶家人來趟四天三夜香江自由行

洽談可樂旅遊幫忙訂購機票與酒店後即開始著手規劃行程。(廣告一下:可樂的服務很棒)

綜合歸納坊間書籍與部落客的經驗之後,自己擬定了一份旅遊行程。(如下表)

當然,計畫敢不上變化,還好只是內容先後順序的微調,該玩的幾乎都玩了該吃的也吃了。回憶滿滿。

旅行,讓我不只看見世界的廣袤,更讓我看見臺灣的美好。

香港的物價比臺灣高許多,以一瓶可口可樂易開罐(330mlx24入)來說,台幣20元,港幣也20元折合臺幣約80元(1港幣=新台幣4.1343 TWD),在昂坪市集賣港幣30元。尤其淡水對香港來說非常珍貴,所以礦泉水非常貴(基本也超商也賣港幣20),而且公共場所(港鐵)不容易看見飲水機,一定要想辦法自備。

另一個則是公廁,基本上港鐵是找不到廁所的,如果您真的忍不住需要解放,請您注意尋找牆壁上一個超級小標示:如有需要請按鈴呼叫公務職員(很可惜當下沒有拍照)。與公務員表達需求後,他才會開門讓你進入裡面隱密的小廁所(但清潔度真的很糟,有洗手盆吐的都是,也有衛生紙滿地),但至少可以讓我們繼續前進。但讓人非常驚訝的是,遊樂園的廁所(迪士尼與海洋公園)卻是最舒服的地方,因為有冷氣。去的這幾天豔陽高照,溫度飆升,上個廁所反而是最愉快的事情。(當然要在沒有大批陸客的情況下)

在香港值得注意的是,行走方向與開車方向都與臺灣相反,我們靠右他們靠左;樓梯的樓層也不同,我們的1樓是他們的G層,因此2樓是他們的1樓,按電梯的時候容易搞混找不到出口。

     總感覺香港是個充滿矛盾的地方,站在維多利亞港你能看見中環天際線先進時尚,棟棟華麗的萬丈高樓;當你實際走進,實則看見更多大樓早已牆面斑駁骯髒舊陋,廣告爭相林立,冷氣排水從天而降。外國人士滿街跑,文化環境深受西洋影響,各種國外名牌舉頭皆是;卻也保留極為中國風的傳統建築與港式飲茶。另一方面,自從1842年清廷戰敗割讓英國後,到1997回歸中國,香港接受英國長達一百多年的統治與影響,年輕人正面臨崇尚自由之風與土匪專制蠻橫的極端統治風格……。

    臺灣也接觸過滿街都是大陸客的經驗,領教過他們誇張的插隊、無法無天的吵雜、蠻族般的無理……許多讓人搖頭反感的舉動,這些香港人正有增無減的體驗著,可憐的是他們只能接受、只能習慣。所以非常希望臺灣人要讓自己更強,讓臺灣更加茁壯否則那種日子我們也會面對。

香港,他們使用三語(英語、粵語、普通話)。一般來說,道地的粵語是他們比較常溝通的,因為一聽到說普通話(也就是國語),會被認定是大陸來的。因此之前有部落客就提到,當你讓他們知道來自臺灣而非大陸,他們的態度會比較友善。這次我體驗到了,要詢問或請點餐前,第一句話就搬出:「我來自臺灣,第一次來香港,請問…」,真的會發現前後態度的差異喔!

 

第一天7/21(四)

時間

地點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者  

  者: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故事簡介】

   個逃亡者最害怕聽到的不是刺耳的警笛聲響,而是來自黑暗深處,那如影隨形,無法擺脫的囈語:我知道你在哪裡。

    九年前,羅伊.格雷斯探長的妻子珊蒂,在格雷斯生日當天失蹤,宛如憑空消失,生死未卜。九年來,格雷斯不停尋覓珊蒂蹤跡,但卻一無所獲;而每次接獲通報無名女屍時,格雷斯亦同時深深陷入是否死者即是珊蒂的恐懼中。在某個陰雨的日子,格雷斯獲報在下水道發現一具女屍,而現場同事指出,女屍的年齡約莫三十上下,正和珊蒂失蹤時的年紀吻合。

  熬過鑑識調查的折磨和牙齒比對後,確認死者名叫喬安.威爾森,雖然女屍並非珊蒂,但也代表著格雷斯又得重回尋覓珊蒂的生活中。警方欲約談喬安的丈夫朗尼.威爾森,卻發現他已死於九一一恐怖攻擊;而朗尼再婚的妻子蘿琳在領取鉅額保險金後,目前也不知下落。此時的格雷斯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起錯綜複雜的懸案,更不知道他剛上任的新同事,悄悄開始重新調查珊蒂失蹤案,並把格雷斯視為頭號嫌犯……

【讀後心得】             

      英國詩人雪萊說:「人不能創造時機,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經出現的時機。」套在故事裡的罪犯朗尼決不為過,他靈機一動抓住911恐怖攻擊混亂機會,來欺騙世人與詐領保險金的負面手法,雖極不可取,但……不得不佩服作者將現實案件與小說創作相結合,完成這部精采懸疑緊湊之作。

                 一個作者的身分就如一位編劇,能妙筆生花創寫出一部動人的劇本,但,更厲害的作者是能讓讀者成為一位導演,透過他的劇本在腦海中編導成一齣具體生動的影像。小說,並不像電影可藉由演員的豐富表情與肢體動作,或聲光音效與電腦特效營造出各種情境,純粹只能透過黑色文字的表達。而如何讓文字符號使讀者可以感同身受、身歷其境,就需全靠作者筆下具體描述的功力與情節巧妙的鋪陳,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容錯過。

                  作者彼得.詹姆斯絕對屬於厲害作家之屬,他善於在故事中佈設一條條詭譎多變的懸疑線,一開始看似各自獨立平行沒有交集,隨著時間發展產生聯結交叉與重疊,最後複雜交織成一整面既緊實又綿密的閱讀之網。對於故事精確的步調、撲朔迷離的氛圍、景物的敘述、生動的譬喻和震撼緊張驚恐的情緒,他總是將故事張力拿捏得恰到好處,而且真相不到最後時刻無法看透。尤其在最後一結束前的那一句話,更是留下讓人會心一笑的謎團《死者》就如彼得.詹姆斯前幾部作品《簡單死亡》、《華麗死亡》、《三重死亡》(個人封為「死亡三部曲」),依然超級好看,至始至終都緊扣著閱讀的心。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鬼的手稿  

  者: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

【故事簡介】

  最棘手的慘案,只能交給卡繆探長,膽小者不宜!
  走進魔鬼的故事,戰鬥到最後一刻  
  巴黎郊區一間倉庫式公寓,橫陳兩具女屍,開腸剖肚後的肢體散落一地,女人斷指如花瓣排列。牆上,被害女子的鮮血用以塗寫幾個大字:我回來了。受命偵查此案的卡繆意外發現,這是一宗連續殺人案,現場都是向名犯罪小說的血腥場面,可怕又精確的致敬。嫌犯以女子的血肉為符號,標誌自己的殺人藝術。  
  當犯罪小說的情節成真,連續殺人案真兇究竟是誰?
  他們給兇手取了個綽號:「小說家」。  
  小說家為渴望悲劇的人撰寫悲劇,夢想死亡的人撰寫死亡
  卡繆想到有多少謀殺案,可能隱藏在這書店裡的書頁中,不禁發抖……  
  沉默少言的卡繆探長是個男子漢,只是天生矮人一截的體型不像。卡繆的妻子艾琳即將臨盆,但他的幸福生活卻被「小說家」犯下的野蠻兇殺案打破。為了揪出「小說家」的真實身分,卡繆翻遍林林種種的犯罪小說尋找線索。什麼樣的犯罪小說才堪稱經典?才能讓「小說家」不惜手染鮮血追隨?  
  一部未受世人矚目的小說手稿,帶給卡繆前所未有的震撼。原來,每個讀小說的人,都無法拒絕自己成為小說中的一個角色。魔鬼寫的手稿與現實的生活,同時進行。卡繆只能眼睜睜看著摯愛的人,一步步跟著他陷下去……

【讀後心得】

     一聽到是《籠子裡的愛麗絲》作者最新力作,二話不說立刻納入書櫃,並排開其他書籍著手閱讀。這部作品堪稱個人在2014年閱讀過最棒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作者精煉緊湊的敘述加上結局出乎意料的轉折,都讓讀者高度享受一場犯罪推理懸疑的饗宴。這次《魔鬼的手稿》一樣帶著作者過人的寫作手法,演繹一場令人噓唏不已的悲劇下場。

        如果犯罪小說不只是虛幻而是成了現實,血腥的殘殺內容活生生在日常生活中上演,那有多恐怖⁈也許這提供警方追緝凶手的線索,但如何在浩瀚的作品中找尋下一本,無疑是大海撈針。除非……能找出之間的連結。著作原名《Irène》是法語女性艾琳的名字,同時也是主角卡謬探長摯愛的妻子,諷刺的是,這代表希臘神話中和平的女神,卻與故事結局充滿強烈的矛盾。作者的伏筆早已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得知將有悲慘的結局,而最後卡謬的生活卻留給讀者去想像。

      兇手依照犯罪小說情節實踐所有文字內容,將白底黑字轉成血淋淋的紅色現實。每一具屍體都是一部作品,所有的動作、傷口、現場的佈置都是依據情節精心擺架設計……這是前所未有的犯罪小說構思寫法。而精彩的是,欣賞各有不同風格與特色的卡謬團隊如何抽絲剝繭拼湊真相的過程。

      但如果真要把《魔鬼的手稿》和《籠子裡的愛麗絲》互做比較,個人還是覺得後者可看性較高。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責聲明  

  者:芮妮.奈特(Renée Knight)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故事簡介】

  凱瑟琳擁有令人稱羨的家庭,丈夫羅伯特是名菁英律師,而她本身是紀錄片導演,她的兒子也成年搬離家獨立生活,這一切生活看起來十分愜意。直到有一天,凱瑟琳無意間翻到出現在她床邊的一本小說《純粹陌生人》,好奇打開閱讀的她,卻發現故事內容愈來愈似曾相似,她的掌心因為恐懼的汗液而變得濕滑。書中寫著二十年前發生的事件,雖然名字遭到替換,卻連她穿的衣服都一樣,而那天下午她五歲的兒子差點死了。她以為自己早就掩蓋的秘密,如今卻出現在她的臥房,還印成了白紙黑字!

  這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的秘密,開始威脅她的人生,到底二十年前在西班牙海邊的真相是什麼?這本小說是怎麼溜到她的床邊的?背後的始作俑者是誰?到底是誰在暗處窺伺她?當兒子說看過這本小說,並評論女主角罪有應得時,她的丈夫正在辦公室打開同一本小說,以及隨之而來關於她的三十四張私密照片……

  本書為作者芮妮.奈特一鳴驚人震撼國際文壇的心理懸疑傑作,甫出版即引發版權搶奪大戰!真相碎片逐一到位,緊張感也升到極致,驚人謎團帶來更多的深思:我們究竟對自己的另一半了解多少?愛的力量有多強烈?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婚姻裡真的需要知道真相嗎?

【讀後心得】

   有時,我們以為「保持沉默」是種權力,可以度過一切的災難,但怎樣也想不到,下場或許會招來更多的誤會與指責。尤其對於「難以啟齒」的真相,自以為包藏在沉默之盒後,將只有自己才能舔舐痛楚的傷口。但……一切的一切在覆蓋厚厚的時間之塵之下,卻讓「事實」愈加迷霧朦朧、模糊不清。

     《免責聲明》主角凱瑟琳就是面對了類似的心情。作者帶領讀者慢慢進入她難言之隱的回憶中,看著當初為了維持美滿的家庭、保護自己的兒子,她選擇沉默的把真相捏壓在底心深處,希望永遠只有自己獨自面對那次的回憶,但殘酷的命運終究逼迫她剝開那道悲慟淌血的傷疤。拍拂掉了時間之塵後的傷痛是否就能夠撫平?週遭的美好生活又能否回復到一開始的平靜?

    《免責聲明》和最近剛讀完的《跟蹤》都是採取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叉描述,唉!仍然觸碰到個人閱讀的大忌,所以很難說是一部精采之作(主觀的評論)。而且故事最後有個非常牽強的點:強納森為何要跳入大海解救尼可拉斯? 是自己良心發現後的懺悔?抑或只是莽夫逞強之勇?總之,救人之舉和他前一晚所犯的錯,兩者前後的轉變未免相異十萬八千里。難以說服讀者,但,也許這也說明人性詭譎難以捉摸的特點吧!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蹤  

  者:克萊兒‧肯德爾(Claire Kendal

出版社:春天出版

【故事簡介】

      邊的甜言蜜語、眼前的熾熱凝視,卻將是妳最恐怖的夢魘……

  克蕾莉莎總是想著,如果那天她不去參加《藍鬍子》研究學者瑞夫的童話書發表會,事情是否將會完全不同?為什麼自己會來,又是吃錯了什麼藥?可能是因為寂寞孤單又悵然若失吧,情人亨利接受劍橋教職,完成畢生宿願的離開了她。另外憐憫也是一個原因,瑞夫送了三張請帖來邀請。

  但是,這一晚的禮貌友善和不知所措卻把克蕾莉莎給害慘了!她酒醉醒來的第二天,身上全是傷痕,頭痛得像打鼓,吐到只剩膽汁,她一直昏睡,可是睡得再多似乎也沒辦法清醒,而惡夢也從此開始……沒有別的男人會像我這樣對妳,沒有別的男人會像我這樣愛妳。還好,此時克蕾莉莎意外地接到了履行陪審團義務的通知,可說是幫了大忙。這場耗時七周的漫長審判,意味著她有絕佳的理由逃離眼前的一切。

  可是當審判的細節逐漸披露,克蕾莉莎卻發現這起年輕女子遭強暴施虐、案情撲朔迷離的駭人案件中,再再提醒著她一個無法迴避的驚悚真相:當愛戀和病態癡迷、現實與幻想已逼近危險的懸崖,妳該如何自救?

【讀後心得】

   不是很緊湊的劇情,感覺非常失望。這種感受就如閱讀完《列車上的女孩》,冗長枯燥。惟比較特殊之處在於作者的描寫手法,透過主角第一人稱(我)和作者第三人稱(她)交互拼接內容,但個人對於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較難以接受,因此閱讀起來也就較深感無趣。

     作者深入刻畫出主角被跟蹤的生活與心態,面對如鬼魅般的死纏爛打,和變態式的恐嚇威脅,如何克服瀕臨情緒崩潰的心情。要報警也不是(即使報警,沒有充分證據,警方也無法受理),不報警也不是(對方噁心至極的簡訊與信件,無時無刻的跟監,卻要全部收集起來當作日後的物證),矛盾的心情縈繞於心。也許作者就是一直要強調主角這種內心困境,所以從頭到尾都不斷在重複類似的情節,使得閱讀起來具有歹戲托棚之感。也就是說過程幾乎可以跳躍而過,直接翻到後面進到最高潮的場景,也不會影響到整部作品的結局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65657_1090827337641715_3667238475860275931_o  

  者:羅伯‧杜格尼(Robert Dugoni

出版社:奇幻基地出版

【故事簡介】

  一句沒有說完的話,一個習以為常的轉身,卻是難以挽回的生離死別……

    我的妹妹失蹤了很多年,屍體從未被尋獲,當時的罪證與目擊者供詞都指向她被謀殺致死,嫌犯獲判無期徒刑定讞……我從來不相信這就是真相。

   「答應我,聽話。」

   「好,我答應妳。」她在心臟前畫了個十字發誓。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見過她──我的妹妹莎拉

    鎮民傾巢滿山搜索,父母焦灼聲聲質問,而我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接著,據稱已殺死我妹妹的男人被逮捕定罪,卻怎麼也不說出屍首的下落,得不到解答的父親難忍悲痛舉槍自盡,母親也隨之病發身亡,刨心的愧疚和絕望逼得我只能逃離。

    多年來,我沒有一天不想起莎拉,也時時刻刻做著準備,等著她出現的那一天到來。終於,一通來電通知莎拉的白骨在家鄉山中的洞穴裡找到了。我踏上返家的路,展開籌謀已久的翻案上訴,模糊不清的證據、迴避不談的鎮民……越來越多這樁命案的疑點湧現。

    我的妹妹是怎麼死的?哪怕再一次讓內心傷口鮮血淋漓,我也會一塊一塊親手挖開,那個小鎮不肯對我說的祕密。

    當悲傷席捲,信念崩塌,失去至愛的痛楚,要如何被撫慰?

【讀後心得】

   繼《籠子裡的愛麗絲》(時報文化出版)、《破碎的洋娃娃》(讀癮出版)之後,好久沒有體驗這種超級過癮的閱讀感了。一部無可匹敵的驚悚、犯罪、懸疑、推理之作,能透過生動的文字,促使大腦左顳葉在心中構成一幕幕寫實逼真的畫面,讓讀者猶如置身犯罪現場,不斷跟隨緊湊的步調激發腎上腺素,如燒開的熱水般往沸點飆高……羅伯‧杜格尼這部《妹妹的墳墓》讓人再度出現了同樣的震撼。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241175_10153634554753317_4553840245163894578_n  

  者:黎安.莫瑞亞蒂(Liane Moriarty)

出版社:春光出版

【故事簡介】

    個人都帶著祕密和面具生活,但時間久了,你,還能面對真正的自己嗎?

    珍恩,一名有著五歲兒子的神祕單親媽媽,年輕纖瘦,對口香糖上癮,因為某個說不出口的原因,總是四處遷徙,不停駐一處超過半年,現在,她來到平靜的濱海小鎮停留──隨性卻有目的的停留。

    瑪德琳,活潑開朗,喜愛各種熱鬧,也熱愛衝突,最新的苦惱,是年歲已屆四十,青春期的女兒開始叛逆,還有前夫帶著新老婆搬到她家附近。身為有教養的淑女,她可以客氣有禮地和前夫相處,真的──才怪!

    瑟麗絲,令人屏息的美麗,老公富有帥氣,一對雙胞胎活潑可愛,堪稱小鎮完美典範,雖然有些微神經質,但這讓她比較像個人。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並不想當完美嬌妻,那讓她有很多話無法說出口,只得千里迢迢跑到郊區找心理醫師傾吐,甚至,在醫師的建議下找起了房子。

    這天早晨,珍恩在送小孩去學校的路上拯救了腳意外受傷的瑪德琳,巧的是,她們的小孩讀同一個學校,更進而認識瑪德琳的美麗好友──瑟麗絲。三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人出乎眾人意料地成為好友,一切似乎都往好的一面進行,但珍恩尚來不及了解家長圈複雜的社會階級,她的小孩卻被指控「欺負同學」……

    原本,大家帶點祕密和面具生活無可厚非,畢竟誰都想保有尊嚴,不想將自己真正的生活赤裸裸攤在陽光下。但她們沒料到的是,一個五歲小孩的小小謊言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不僅戳破所有人的偽裝,還造成全校家長的對立,更甚者,一位家長死了……

    這是個關於祕密、謊言與人性的故事,最後也讓你不禁想問:我能面對真正的自己嗎?需要忍耐的愛真的是愛?身邊的人臉上的笑容和話語是真的?我真的有公平對待每個人嗎……

【讀後心得】

   誰不說謊?吾非聖賢,故謊之!

      想一想,為何而謊?說謊之因,總是五花八門,千類百種,但永遠不缺的是「藉口」和「理由」。內容有分善意的謊言,惡意的謊言;有為保護別人而說的謊,有為安慰自己而撒的謊……但從經驗得知:無論是哪一種謊,哪怕只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謊言,都有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這也是《小謊言》最後帶來的極度震撼)

     不難發現,生活本身就常以謊言型態呈現。在他人面前我們不時在偽裝自己,即使不想參加的應酬,還是要強迫戴上面具強顏歡笑; 就算婚姻出現嚴重危機,在眾人面前也要假裝幸福和樂;外表堅強的吆喝底下,內心卻是孤單無力的吶喊;光鮮亮麗的財富背後,可能面臨著殘酷家暴的恐懼……在這些虛偽的背後,緊跟而來的只是永無止境的痛苦與逃避。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442233_744167639056290_5698565374210953840_n    

  者:妮琦‧凱利(Nikki Kelly)

出版社:奇幻基地出版

【故事簡介】

   她是純潔的惡魔,也是邪惡的天使,天界容不下她,來自地獄的吸血惡魔也在追殺她,因為她是,混血後裔─萊拉。

    萊拉,外表看起來與17歲少女無異,但她已經轉世重生了200年。她會死去,又再度甦醒重生。雖然擁有青春永駐的不死之身,但她卻喪失了大部分的記憶,沒有家人、朋友,不知自己來自何方,唯有在夢中不斷出現的一張柔美的臉龐會勾起她的記憶,而她只知道,他叫─加百列

    原本安於平靜的人生,卻在某天夜裡遇上身負重傷、奄奄一息的第二代吸血鬼喬納後,被迫完全改變。因為救了這個俊帥霸道的吸血鬼,她被迫過著逃離追殺的生活,並無意間遇見她夢中的那個男人,加百列,並得知了他真實的身分─天使。

    人生中驀然出現兩個極端角色:天使和吸血鬼,而他們竟然是夥伴,這讓她百思不解。她也逐漸發現,加百列與自己纏綿百年的愛戀及喬納日漸狂霸的情愛都深深重擊她的內心,因為她無法割捨任何一方,卻也明白這是無法跨越的禁忌情緣。

    隨著萊拉被隱藏幾百年的身世真相逐漸揭開,來自地獄的純種吸血鬼們已找上門,萊拉在逃命的途中逐漸發現─純血要的其實是她,因為她是天使與吸血鬼的混血後裔!
【讀後心得】

   想到異於常人的「天使」與「吸血鬼」會帶給您怎樣的印象?前者無非是高貴純潔,俊帥挺拔,不食人間煙火 ; 後者不是極為厭惡醜陋,就是像「幕光之城」中的愛德華·庫倫,帥得不像話,令人嫉妒又羨慕。但是否能貪心擁有這兩股對立又迷幻的力量,同時加諸於自身的關愛?

     可以!在《混血之裔─宿命》中萊拉因獨特的身分,雖招來了光明與黑暗勢力的殘酷追殺,卻也連結了這兩股力量的保護,讓天使加百列與吸血鬼喬納兩大帥哥為她極度瘋狂,甚至犧牲在所不惜。作者透過萊拉遊走於兩人的之間情感,將唯美浪漫、犧牲奉獻的愛情特質發揮到極致,無異是整則故事最緊扣人心的亮點,令人嚮往而陶醉。

      第一部《混血之裔─宿命》著重在探求萊拉的身世之謎,在現實與夢境間相互疊合,真假難分下逐漸拼湊模糊的真相。當殘缺不全的篇章與細節漸漸顯現清晰,反而不是接近結局的一刻,而是一切故事的開始……如何在天使加百列與吸血鬼喬納兩人間作出感情的抉擇?如何發揮自我潛能面對大天使與純血惡魔的追殺?如何克服宿命調和自我體內光明與黑暗的兩股並存力量?……開啟一趟充滿未知與危險的旅程,則是另一個讓讀者滿懷期待的亮點。

     獨特的情節、緊湊的步調、堅貞的愛情,早已讓人跳入火坑,引頸期盼續集的來臨。如果您喜歡《幕光之城》,那我保證您一定也會愛上妮琦‧凱利《混血之裔》。而且我深信《混血之裔》絕對將是繼《幕光之城》之後,深受讀者歡迎的吸血鬼奇幻之作。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6248564  

  者:約書亞.戴維斯(Joshua Davis)

出版社:大好書屋出版

【故事簡介】

  貧民區也藏有寶石;破銅爛鐵也能成為科展中的閃亮黃金;非法移民也能拼湊出美國夢!如同電影《三個傻瓜》十足激勵人心,卻絕非虛構情節。這樣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二○○四年一場「全國水下機器人科學大賽」,讓《連線》科技雜誌特約編輯約書亞.戴維斯注意到四個高中生,奧斯卡、羅倫佐、路易士和克里斯強。他們來自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貧民區,都是在墨西哥出生的非法移民,隨時有遭到遣返的可能。

  這四個孩子就讀一所資金嚴重不足的公立高中,學校地處沙漠區,連海都沒看過的他們,卻將創意及想像力無限延伸,以一個水下機器人「臭小子」參加競賽,一舉打敗麻省理工學院頂尖菁英,奪得科學大賽冠軍。  

【讀後心得】

         退伍來到美麗的臺東教書,這是一個偏僻遙遠的部落小學。一開始就接下訓練體育的職務,眼前正好迎接縣內國中小運動會的來臨。來到體育館看著市區他校校隊的穿著與設備,再看看敝校學生清寒的打扮,有如天壤之別。賽後我常開著玩笑說,別人跑八百接力是穿釘鞋,我們穿的是「皮鞋」(打赤腳,用皮包著)。想不到比賽結果,這群毛頭打敗了許多學校跑出了全縣第三名的佳績,只因為他們從頭到尾都散發著一股不認輸、不願放棄的精神。

                 看過電影「阿波羅13」嗎?在執行登月任務的過程中,服務艙發生氧氣罐爆炸,導致太空船嚴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登月艙作為救生艇。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登月艙中的二氧化碳備用過濾器因與的接口形狀不同,導致二氧化碳濃度不停升高。這時休士頓立即召集地面科學家,必須在短時間內利用太空船上幾樣僅有的物資(如塑膠袋、紙片、螺絲……)拼裝連接起兩種不同形狀的過濾裝置,他們絞盡腦汁東拼西湊後終於完成,雖然粗糙卻有效降低了艙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如何運用周遭有限有效的資源,發揮創意來克服困難,這種精神更讓人深覺難能可貴。(我認為這也是臺灣教育目前對孩童最需要培養和強調的學習態度)

                閱讀《拼湊夢想》時,看到這群來自貧民區卻充滿熱血的青年,許多回憶又湧上心頭。一切從破銅爛鐵般的拼拼湊湊,到「臭小子」的成型,最後到比賽過程中優秀的表現,無論挫折或是成功,都讓人替這群小子捏把冷汗。特別是讀到「頒獎典禮」那一章節,彷彿置身頒獎現場,結果揭曉時的那一刻,讓我興奮激昂地忍不住想站起身給予他們熱烈掌聲。這些比賽委員的觀點:「如果有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沒有必要尋求複雜的解決之道。」也道出了所有努力的精髓而這群優秀青年的毅力、決心與成功特質,絕對足以成為更多青年效法的對象。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77411_10153607166523317_5322095392101322347_n  

作  者:陳郁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

【內容簡介】

  十五歲的柳宗元和唐朝詩人同名同姓,卻對唐詩一竅不通。

直到某天,他成功背會了<江雪>,意外來到一個神奇的異境,在白雪皚皚的江邊,不見飛鳥人煙,只有一個戴著簑帽的漁翁在釣魚,與詩裡描寫的內容如出一轍……

來到<江雪>的宗元,發現詩境遭到邪惡力量破壞,就連原本守護詩境的詩魂也被陰暗之氣所滅。不過詩魂在消失前,將自己僅存的力量化成五個魂氣,分散在五首詩之中,這五個魂氣正是找回詩魂、恢復詩境的唯一希望。

不懂唐詩的宗元,是否有辦法破解詩魂留下的提示、拯救搖搖欲墜的詩境呢?

【讀後心得】

              《靈傳奇1:詩魂》是一部結合少年版金庸武俠+中文版哈利˙波特+現代版移動世界+另類福爾摩斯解謎的綜合體作品,富含冒險、推理、神話、武俠、奇幻、文學、歷史……等多樣元素。除了內容豐富與巧思獨具外,尤能將中華詩詞文化巧妙結合推理解謎的安排,真是讓讀者眼睛一亮,為之驚嘆。原來大家從小琅琅上口、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竟也能創作出一則平易近人、精采緊湊的故事。

                作者把主角與唐代著名詩人柳宗元相結合(此處亦可看出作者設定的時代背景),賦予他穿梭古今詩境的能力,解決詩境遭受邪惡勢力的侵害。過程「以詩解謎」的手法堪稱國內青少年小說之首例,透過了解詩詞的涵義進出現實與詩境之間(突然覺得穿越古今已老套,穿梭詩境才夠嗆),藉由淺顯易懂的手法引領青少年體會古典文學的意含,誘發他們對詩詞的高度興趣,再一次將中華文學之美向下延伸。此外,故事也富含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讓青少年了解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要懂得運用智慧與毅力,方能解決問題。最後也能感受「寬恕」的重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互相諒解一切會更美好。

                日後無論是文言文的詩詞或散文,能以這樣的創作方法呈現,相信將不會再讓大小朋友深感頭痛而拒之門外。嘗試以冒險故事含括多樣元素的方式,一定能使兒童和青少年對中國文學更加深入體會並廣為接受。國內這些致力於將中國文學與歷史和兒童少年小說結合的作家(像陳郁如王文華老師……),我們都該給予更多更大的鼓勵與掌聲。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151840_10153605236303317_7297958236018975419_n  

  者:桂望實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故事簡介】

   所謂「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是指在加害者緩刑期間,被害者或遺族可以提出申請了解加害者的生活和反省狀況,在兩年期滿後,由被害者或遺族決定是否將加害者送進監獄。

換句話說,加害者的命運,將由被害者或遺族來作最後的審判。
    少棒隊員小玄在練球時不幸身亡,教練久保田成了害死小玄的兇手。他陷入痛苦的自責之中,然而小玄的母親卻認為:久保田的兒子也該死,唯有如此,他才能了解失去兒子有多麼憤恨、多麼難過……
    馬浏自殺了,他造訪一個自殺網站,並向站長青木購買安眠藥,再拜託青木看著他死去。青木主張自己是無辜的,不斷向法院聲請重新審理,然而事實的真相卻讓馬浏的妻子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奧村不小心撞死了諸角,被判處過失致死傷害罪。奧村是個認真過活的男人,而諸角卻是個不負責任、甚至對同居女友拳腳相向的惡人。

    當好人成了罪人,人渣成了被害者,又到底是誰毀了誰的人生呢?
    當重要的家人被奪走,審判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一旦復仇的快感消失,他們該如何走出絕望的深淵?而加害者有可能改過自新嗎?如常生活是否也是一種贖罪?在罪與罰之間,掌握在他們手中的天秤,究竟該如何衡量?

【讀後心得】

        經常接觸日本文學的讀者會發現,日本作者常會以當下社會、時事、法律或制度等,作為小說創作的主要題材,因此作品總能針對許多弊端做出嘲諷省思;有時甚至真實反映民間大眾的心態與感受。如藥丸岳2005年勇奪第51屆江戶川亂步賞的代表作-《天使之刃》,即在探討日本刑法針對未滿十四歲少年犯罪時,重視給予更生的機會,會將身分嚴加保密,並以未曾宣告受刑而完全不留下紀錄。但這樣的做法是否真的能讓年輕罪犯重新改過,或只是埋下另一顆隱藏在社會中隨時會炸開的未爆彈?有沒有站在受害者或遺族家屬的立場著想過,那種痛苦又情何以堪?

                與現實結合的作品,在閱讀之後總會讓讀者留下既深遠又深刻的省思。桂望實這部《手中的天秤》亦是如此。除了探討日本在全球獨有而奇特的司法制度(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外,故事還流露出一股感人的暖流與激勵人心的感動。針對這樣的獨特制度強調在給加害者反省檢討的機會,但被害者或家屬則握有決定是否讓加害者入監服刑的極大權利,此時「憎恨」與「原諒」同時置於天秤遙遠的兩端,該如何選擇則考驗著被害者或家屬的心智與生活。有時「憎恨」成了受害者或家屬繼續活下去的動力,但即使選擇讓加害者接受法律制裁,是否真的就能讓大家從怨恨中得到解脫? 

                在加害者與被害者或家屬間,觀察員成了兩邊訪談、紀錄和報告的主要媒介。觀察員頓時也成為制度中另一座審判的天秤,無論看見的是虛偽,痛恨,同情還是感動,都不該摻入個人主觀的情感想法而影響公正的判斷。隨著牛皮井川兩人的觀察員生涯讓人體會:「面對改變的人生,無論再怎麼痛苦,再怎麼悲傷,人都會具備活下去的力量。這種力量很驚人,當內心只有絕望的人有了小小的希望時 - 會令人感動。」

舞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