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蓮娜.穆希娜(Lena Mukhina 1924~1991)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
【讀後心得】
「一種樂觀,
如小草般柔弱
卻又強韌。
現實冷酷如海上狂襲之暴風
命運暴虐似天上猛交之雷電
欲將樂觀的小船摧殘、蹂躪、淹沒,
終無法使其毀滅。」
蓮娜,一個17歲的蘇聯女孩,正值花樣年華、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於求學、愛情和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她本想藉由日記為每日的心情留下紀錄,想不到卻面臨了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進軍攻打蘇聯,在日記裡她描述見證那場最慘烈血腥的「列寧格勒圍城之役」……
這本日記從1941.5.22~1942.5.25整整紀錄了一年的時間,就算其中有中斷書寫的部分也只有幾日,可以說是對「列寧格勒圍城之役」做了最詳盡且真實的第一手寫照。當時德軍不停猛烈地進攻列寧格勒,加上正值冬季嚴寒的侵襲,使人民陷入日漸飢寒交迫的困境,無時無刻承受著砲聲隆隆震耳欲聾的壓力、面對糧食配給愈來愈少得可憐、停水又停電讓痛苦更雪上加霜,每日都是對下一秒充滿未知的望。「死亡隨時可能降臨每一個人身上,對此我們已經如此習慣,以致不再察覺——或者更正確地說,是不願意察覺。」
在蓮娜的日記中真切的讓人感受到戰爭本身的殘酷(甚至戰爭使人變得殘酷如石)、世事如魅般的無常(上一秒還在的親人朋友下一刻已和你永別)、人性最真的本質(有無情、有關懷、為生存拋棄人格而乞憐……)。但不管環境再怎麼如凜冽的寒冬刺入深骨,即使如鐘擺般脆弱的心智受到了動搖,蓮娜卻自始至終都抱持著「堅強、樂觀與希望,外加一些不求人、不畏苦的骨氣」。而日記更成為她在無親無友、孤獨一人、無限哀傷與痛苦中,精神上最大的支撐力量。
「走開,憂愁和哀傷,我勇敢地望向遠方!」……日記中蓮娜會引用許多詩句或歌劇台詞來激勵自己,讓人引起共鳴、備感悲慟!
「時間推移,不會停止,萬物都按照自己的時序運行。」……她不斷的鼓勵自己,提醒自己,相信寒冬發怒之後,春天將會把寒冬趕出。
「我怎麼都不會碰那麵包,那不是我的……我不會主動要求任何東西,我太驕傲、自尊心太強,不能允許自己當乞丐。我餓得要命,好想吃東西。老天啊!拜託我想吃東西,我好痛苦!」……以一個17歲女孩面臨如此堅辛的生活,卻有著如此無畏、不低頭的骨氣,著實令人敬佩!
「堅強、樂觀、希望與不求人不畏苦的骨氣」這些精神,不外乎也是當下年輕人該努力去學習與勇敢去追求的特質。《留下我悲傷的故事》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大家仔細閱讀、深入體會的作品。相信你閱讀後會和我一樣,心中湧現許多無盡的感受與省思。
「妳有種樂觀
如小草般柔弱
卻又無比強韌。
現實冷酷如海上狂襲之暴風,
命運暴虐似天上猛交之雷電,
欲將妳樂觀的小船
摧殘
蹂躪
淹沒
終無法使其毀滅。」--------------送給蓮娜 by舞塵